close
塑膠包裝食物 學者抽驗 含塑化劑      〔記者鍾麗華/台北報導〕 

塑膠包裝食物 學者抽驗 含塑化劑      〔記者鍾麗華/台北報導〕

        日常生活中環繞塑膠用品,連食品包裝材料都少不了塑膠,但學者抽檢塑膠容器包裝的冷凍食品,全部驗出塑化劑。至於微波便當時,若蓋上保鮮膜、且接觸到食物,則DEHP(鄰苯二甲酸二酯)濃度已達歐盟每日建議攝取量的九成二,再加上吃進其他食物,恐怕就過量了。

食用過量 將干擾人體內分泌

         塑化劑可使塑膠變軟,增加塑膠製品的韌性與伸展性,由於其並非以化學鍵結與其他成分結合,極易在使用中溶出,而DEHP等塑化劑,已被證實為「環境荷爾蒙」,一旦食入過量,將嚴重干擾人體中的內分泌

        為瞭解食物遭塑化劑污染程度,陽明大學環境衛生所教授陳美蓮去年針對食物中常見的六種塑化劑,包括DEHP、DEP(鄰苯二甲酸二乙酯)、DBP(鄰苯二甲酸二丁酯)、DOP(鄰苯二甲酸二辛酯)、BBP(鄰苯二甲酸丁基苯基酯)、DMP(鄰苯二甲酸二甲酯)進行研究。
        她在超市抽檢市售冷凍食品,包括貢丸、水餃、火腿、蘿蔔漬、烏龍麵、箭筍等二十五件樣品,結果食物中DEHP濃度介於每公克零點零四一到零點七零五微克、DBP為零點零五三到一點三七六微克、DEP為「未偵測出」到零點零六六微克,至於DOP、BBP、DMP則未檢出。
        研究也顯示,市售微波塑膠便當含有這六種塑化劑,其中以DEHP最嚴重。研究顯示,以一個五十公斤的人而言,食用一個未微波加熱的四百公克便當,DEHP攝入量已達歐盟每日建議量的二點三%(歐盟建議值是每天每公斤不要超過三十七微克),但經過微波後,則達建議量的三十七%,後者為前者的十六倍。
       如將便當置於碗盤中,蓋上保鮮膜,但不接觸食物,微波三分鐘後,DEHP濃度為建議量的六成三,接觸到食物則為九成二。

微波加熱 造成塑化劑溶出污染

        陳美蓮說,微波加熱會造成包裝材料中的塑化劑溶出,加熱到攝氏七十五度以上,溫度越高,溶出濃度越高。因此她建議,微波時避免使用塑膠容器,應使用專門的微波容器或耐高溫包裝材質,同時避免覆蓋保鮮膜。
        陳美蓮指出,雖然研究中,單一樣品沒有超過歐盟建議量,但一般人一天會吃進不同的食物,舉凡珍珠奶茶、包裝水等,都可能含有塑化劑,累積下來,相當可觀,而她目前正進行另一項研究,採集數十人的尿液,全部都檢出DEHP,顯示其對人體健康威脅相當大。
       食品中的塑化劑除從包裝中溶出,陳美蓮強調,國外文獻也發現,處理冷凍食品的作業員,其所戴的塑膠手套,也會污染食物。至於她抽檢的樣品,塑化劑污染自何而來?還必須進一步瞭解。

資料來源:http://www.libertytimes.com.tw/2006/new/jan/25/today-life1.htm   自由時報

















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subasaf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